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其實,美國中小學生也有壓力

小犬們在此地中文學校的演講比賽成績揭曉了,一年級的小小兒子兒子不論在演講技巧、儀態或內容的表現,得分 都比同組其他小朋友高,然而,卻因為在時間的掌控沒有拿捏得好,超過規定時間八秒鐘而總分被扣了四分,a片最後沒能獲得前三名的成績;為此,我深感遺憾,同 時,更認為比賽在時間控制部份的扣分比重太高,造成對好的演說表演者出頭機會的壓制,而有怨言,因此在 Facebook 上貼了一段話抒鬱解悶。我難過的不是兒子沒得奬,而是,他應該得奬,卻因為時間控制-而成績不如預期,而讓他錯失得奬榮譽的機會。為此,我的內心深感自 責。
那段文字在 Facebook 貼出後,一位同樣住在美國的朋友回應了;AV女優對於我的鬱悶與失落,頗不以為然;因為他的回應正與很多台台灣朋友對美國中小學教育現況迷思的反應類似,因此,我 決定把我們的對話內容整理出來,與更多人分享,做愛釐清許多台台灣人對美國中小學教育的錯知,同時也闡述我們教育的態度與理念,澄清朋友對我們教育小孩方式的 誤解。
其實,美國的中小學學生也有他們的壓力,只是美國中小學生的壓力源與台灣中小學學生的壓力源不盡相同罷了。
這位朋友對 我那段文字的回應是這樣的,他說:如果你還是把台灣這一套施行在這裡的小孩身上,我想他們一定很鬱卒。以「大愛」的帽子來實行本地中文教育,是我對這一所 學校「雖無法認同,但是也不反對」的地方。如果有家長贊同,反對也是無聊的行為。學習中文,得獎很重要嗎?這是家長的「大問」與「大礙」。
美國教育也有競爭
就朋友的這段文字讀來,他對美國教育的迷思是,他認為美國教育中沒有競爭比賽的行為。事實上,比賽的行為不是台灣教育體制的專利,比賽是多環教育方式中的一種形式,在台灣與美國的教育方式中,都有比賽形式的存在,其差異只在國情、文化不同,而產生了比賽應用深淺程度與執行方式的差異罷了。美國的各種比賽其實不少;球賽、各種才藝競賽、拼字比賽等等。 我們的小孩在此地的小學都體驗過了!除此之外,我的孩子們在此地的學校每天都會有一些貼紙或可愛圖案印章來奬勵他們的學習成果或行為,那些,也正是一種比賽奬勵方式的顯現。
美 國教育對學生、父母的壓力,並沒有輕鬆到「「放任「」的程度。孩子們的學校,每學期同樣有兩次的考試測驗(Assessments),藉此來評估孩子的學 習成果。其他的隨堂小考也不少,只是,美國小學老師普遍認為學生在學校已經排滿了學習課程,回家後應該學習課堂外的事物,比如參加不同的課外活動等,所以 家庭作業不多,考試也都在學校由老師複習準備。一般而言,小學生的父母不會感受到孩子承受太多來自學校的課業壓力。但是,美國中小學學生因為參與許多課外 活動,他們在時間與各類學習上分配而來的壓力,其實不小。
美國的教育制度,大學入學評選標準除了學校課業成績、大學入學SAT測驗成績外,還相當重視社區服務、活動與才藝參與等項目,因此,學校 的壓力是多面性的;相對地,台灣的教育比較容易只偏重課業成績,因而造成只有來自學業成績的壓力。換言之,美國的中小學教育,是真正落實了「德智體群美」 平衡發展的目的,而台灣教育制度,則將大部分比重放在「智」的培育方面。
雖然我不瞭解美國其他州的情況,但是,就紐澤西州的小學而言,從二年級開始,每年都會施行一次全面性的、由州教育單位主辦的測驗,藉以評量孩子們的學習成果,同時做為選取TAG學生的標準之一。
美 國小學三年級以上就有TAG (Talent and Gifted) program,其性質類似台灣的資優班,成績好的小朋友會在每周特定的時間到TAG program 加強學習,學習的內容包括數學、自然科學與語文等項目。許多比較重視成績的亞裔如中華人、印度人、韓國人等,都會送小孩去補習準備考試。並不像朋友所說 的,我把「台灣的那一套搬到美國來」。
鼓勵與讚美會讓孩子更好
其實,台灣的補習教育制度雖然受到質疑,但是,其鼓勵勤奮上進的內涵,是值得驕傲的。
而 對於朋友的疑問:「得奬很重要嗎?」我的看法是,免費A片如果孩子有能力有潛力可以得獎,就應該協助他獲得得奬的榮譽。獎,可以激勵孩子的學習動力。同時,「子不 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在孩子還幼小、不懂事的時候,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父母師長的鼓勵、協助與指導,如何讓他們達到學習的目的、發揮潛能,超越自己? 得奬是一種對學習努力過程與成果的肯定,比賽可以激發孩子的榮譽感;一個沒有榮譽感的小孩,就很難能預期這孩子能夠積極地對他生活、品德或其他各方面的學 習有所成長!
天下父母心, 只要是父母,都會期望自己的孩子表現良好,成人影片老美對於獎的重視尤有甚之;老美對獎的希冀,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了。聽聽美國人的生活對話吧,他們對人的鼓 勵與讚美有多少?再看看自己孩子作業、考卷上的 「Great Job!」、「Terrific!」 等奬勵的可愛印章吧!美國人父母對「獎」的重視,非但顯現在學業成績表現上,而課外活動競賽中,美國人對獎的重視,更是如火如荼。美國是一個非常重視運動 精神 (Sports Spirits)的社會,每一種體育競賽都有獎盃的設置,藉以鼓勵參與。所不同的是,美國人的民族性中,有種相當懂得取悅自己的特色;一般而言,美國人很 懂得讓自己自我感覺良好 (feel good),開朗樂觀是他們的民族性。同時,在取悅自己的同時,美國人也相當懂得尊重別人的感覺,所以往往就有「人人有獎」的結果產生。我的兩個孩子,自 從參加市政府辦的足球訓練以來,不管他們的隊伍在競賽中是否贏了,每個小朋友在季末球賽訓練結束後,都會抱一座獎盃回家。
教育除了是一種技能知識的訓練外,同時也是潛力才能發揮的磨淬過程;在準備及比賽的過程中,我們就很驚訝於孩子的記憶與颱風的穩健,竟然超出我們的 預期想像之外。每個孩子的特長都不同,他們的特長,應該儘量讓他們發揮,不是他們可以勝任的事,就不要勉強他們去執行;在瞭解他們的能力、性向的過程中, 如果不讓他們參加競賽、或考試評估,又怎能探掘他們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潛能呢?在我們期望孩子們在成長踏出社會後,具備一份與人競爭的能力、成為一個有用 的人的同時,我們也希望他們有個快樂的童年。我們希望他們在學習和玩樂之間拿捏的尺度適度平衡;過於強調學習或者過於鬆懈,都不是教育孩子應有的態度。
適度的壓力
「適度」的壓力是鼓勵學習動機的來源;比賽,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孩子有了更具體的機會去複習過去的學習內容、進而將學習內容吸收得更完整,並且藉著與同儕較量的機會,可以展生觀摩與見賢思齊的效果。進而進步,這才是比賽的根本目的與意義。
總而言之,美國是個相當鼓勵個人表現的社會;而競爭與比賽便是鼓勵個人表現的最佳方式。美國學校中各種形式的比賽並不亞於台灣。甚且,不像偏重學業成績競賽的台灣,美國的比賽更是多樣,只不過,美國中小學教育的型態比較傾向「寓教於樂」的方式。美國也是一個強調互相尊重的社會,常在教育中期望孩子體諒別人,所以競賽的過程相當君子。 舉例而言,孩子們在足球競賽當中,若見有球員受傷,不管是本隊球員或是友隊球員,所有的人都必須單膝跪地、以示關懷,待教練處理好受傷球員後,才可站起、 繼續比賽。論語中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我在孩子們的足球競技場中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實踐,可見中西教育的內涵是相當一 致的,只是實行的方式與貫徹的結果有所差異。
比賽不是台灣人的專利,美國的中小學學生不是沒有學習的壓力,只是他們的壓力源與台灣的學生不 同。適度的壓力是鼓勵成長的基礎。得奬,是一種激勵學習動力的機會;準備比賽的過程、 乃至得不得獎時的心理體驗、以及勝不驕敗不餒精神的實踐等,在在都是生命與生活的實驗、實踐進一步學習與成長!

閃婚和金錢觀害了我的婚姻

亞偉含蓄地對我提出分手,只是暫時離開你一段時間
亞偉變了,他對我逐漸冷淡。有時候,他在我身邊,a片半天都沒一句話我們大學畢業才兩個月,他含蓄地對說:“我們分開幾天怎麼樣?”
我問亞偉究竟是什麼意思?他說:“每天膩在一起,你不覺得很累?”這些話我也曾經對亞偉也說過:“你剛追我時好黏人啊?”
亞 偉心平氣和地對我說,他在大陸有個工作機會,薪資與前景都不錯AV女優。“我去大陸的話,你會願意跟我一起去嗎?”亞偉說我爸媽其實看不起他,“留在台灣,一個月 三萬多塊的薪水還不夠給你買衣服?”他又說:“況且我不是說要和你分開,我只是覺得先暫時分開一段時間。我怕你一時無法接受,希望你理解…”
“這根本就是謊話啊,你以為遠距離戀愛很浪漫嗎?做愛你們男人會不會太自私了點!” “你要是不相信,那我們就先結婚?”亞偉說,“你敢嗎?”
“這不是敢不敢的問題,除了我爸媽不會同意外,你這種態度我也不可能嫁給你,你是混蛋!”我發起脾氣。亞偉和我大吵。吵著吵著,我們都累了。“這樣也好,吵吵架,讓你恨我,我走得也就問心無愧…”
永元的情緒稍微有點激動,他的話能刺痛我心裡的傷疤
亞偉走了。起初,我們每天還電話聯繫,我也去過深圳幾次。“距離”真的是個可怕的折磨,我逐漸體會大多感情經不起距離的考驗。
就這樣,我過著單身的生活竟也5年。轉眼間我已經29歲了。即將成為親朋好友眼中的敗犬,“你怎麼不著急?”媽媽表現得最誇張,就怕我過了30還嫁不出去,逢人便推銷自己的女兒,看我有空就幫我安排相親。反正就當演戲去客串,才不會每次都跟媽媽大吵。
客串也很累。2009年4月,我去剛新婚的好友家聊天。看到他們的家佈置得好溫馨,到處是寵物玩具,牆上貼著她自己的塗鴉。她老公繫著圍裙為我們做飯,我們吃水果,聊天。從好友家出來,我突然哽咽,我想到亞偉了。在捷運裡,我一路低頭掉淚。
在房間裡放空到半夜,有種真的被莫名其妙的落寞打敗。
我開始認真面對接下來的相親,但這漫長的相親過程簡直每分每秒都在折磨著我,我竟然恐慌起來,29歲,是不是真的很沒競爭力?好友勸我別太挑剔:“那麼多男人真就沒有一個是好男人?”
“我沒說他們不是好男人,只是感覺就是不對!”我辯解。潛意識裡,我開始降低自己的要求。相親還在繼續。
2010年,我在一家咖啡廳和永元見面,不記得這是第幾個位相親對象了。我麻木而略有期待地坐在永元眼前。永元滿面風霜,像是飽經滄桑。“你好!”他的聲音很特別,低沉而蒼涼。永元問我為什麼拖到現在還沒結婚?
“大學畢業至今忙到沒空談戀愛!” 永元笑說:“沒那麼簡單吧?”
我承認,沒時間只是一個藉口,我簡單地說了前男友為了工作離開我的事,分開的陰影讓我難以輕易相信男人。
永元有些激動地說:“我的前女友也是個工作狂,免費A片最後她出國了。我再怎麼努力付出,也沒留住她…”
“她不愛你!”我毫不客氣地說:“女人要是愛一個男人,她會放棄事業的。你沒聽過'女人的事業是愛情'嗎?”
“他也不愛你,”永元迅速轉移話題,“男人真正愛一個女人,也願意把他愛的女人當成事業經營。所以,你前男友並不是真心愛你的人。”
我和永元很聊得來,他是個直率的人,他的話能刺痛我心裡的傷口,卻又很會安慰我,我們一見如故,很像多年的好友。
永元像閃電,照亮我的生活。認識一個星期後,永元向我求婚,我不假思索立即答應。
“你這是閃婚耶!”好友勸我。爸媽說:“你應該和他多相處一些吧,結婚又不是兒戲!”
永元堅持夫妻金錢平均分攤,我們每月各出10,000元共用
和永元去北方度蜜月,一路上,永元是盡心盡責的好老公,把我當成女王一樣細心體貼地呵護我。
蜜月歸來,回到家的第二天,我們開始有了些小摩擦。永元做飯給我吃,飯後要我洗碗,他說:“這叫各司其職!”我撒嬌:“老公你捨得我的手因為洗碗變粗嗎?”
“家事本來就應該是女人做,我因為愛你,才親自下廚給你做飯。”永元一臉坦然地說:“我已經讓步很多了吧!”
我不當一回事地碎念。永元竟露出煩躁的表情,“你在那邊碎念的時間不知道都可以洗多少碗了!”
第一次爭吵竟然是因為洗碗。我們吵得不可開交,我哭哭啼啼堅持不洗碗的同時,意識到自己對永元的選擇是不是真像朋有所說過於倉促了?
冷戰三天,永元先放下身段向我道歉。幾天不到,我們再次爭吵,是因為永元的生活觀,他熱衷於金錢平分。“我們每月各出10,000元共用,出去玩都用這錢。”永元說,“經濟上的獨立,才能保證尊嚴的獨立。”
“以前你不是這樣的,”我愣住。“這一直是我對婚姻的價值觀成人影片。”永元說:“況且你現在是我老婆,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何須見外?”
面對永元的一本正經,我欲哭無淚,我說:“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你這是雞蛋裡挑骨頭,”永元駁斥我,“你要放大我的優點。至於你眼裡那關於我的所謂缺點,只是我們的生活觀念不同。你認為世上有十全十美的夫妻嗎?”
永元不准我過問他的私人空間,他說:“我太晚回家則表示我工作上有忙事;我的手機沒有我的允許不得擅自偷看。我也會尊重你,涉及個人的愛好,我們倆應該互相尊重。”
我受不了永元,他把我當老婆了嗎?我還沒舉出他的一堆小毛病呢,比如他晚上睡覺前不刷牙,進門脫襪隨便扔……等等。我們每天都會吵架。吵到10月,我想離婚,永元偏不讓,“我們還在磨合其,你不要輕易鬧離婚。”我怕再這樣磨合下去,我會瘋掉!"